草原

一、生字词
1、易错字音: 
蒙(měng)古包   好(hào)客  同行(xíng)  似(sì)乎 
2、近义词: 
渲染—烘托   热闹—喧闹   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      疾驰—飞驰      回味—体味
境界—境地    拘束—拘谨 
3、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洒脱—拘谨
舒服—难受     羞涩—大方
4、词语积累。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 
 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