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字词:
1、近义词:
惊慌—惶恐 放肆—放纵 咆哮—怒吼
逼近—靠近 放肆—肆意
2、反义词:
黎明—黄昏 放肆—约束 沙哑—清脆
惊慌—镇静 拥戴—反对 咆哮—低吟
乱哄哄—静悄悄
3、词语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当。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课文分析: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3、人物形象分析: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4、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品味语句:
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