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

一、生字词
1、易错字词:
酒      计     吓     腰    霹雳    成两段
软      踉踉跄跄
2、近义词:
恰好——恰巧、正好   耻笑——取笑、讥笑)
枉送——白送          结伴——结伙、结队
3、反义词:
  酥软——坚硬         踉踉跄跄——平平稳稳
4、词语理解:
  [客官] 旧社会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胡说] 没有根据地瞎说。              [但凡] 凡是,只要是。
  [结伴] 伴:就是伙伴。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完。
  [平生气力] 平生:一生。平生气力指所有的力气。[棒橛] 短的木棍。
  [酥软] 身体软弱无力。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二、课文分析:
1、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
3、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7节):讲武松上景阳冈的思想活动。
 第三段(第8—12节):讲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第13节):讲武松打虎后下冈。
三、品味语句:
①“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店家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②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④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