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几次考试,儿子班上的数学考试成绩似乎比原来下降很多,这和班上的数学老师频繁更换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和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不足也有关系,其实每个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别的,而且思维发育水平也不一样,一、二、三年级所学,大多还是直观性的知识,很少有概念性的、理论性的知识,对想像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看不出思维能力的差别,同时还有吃老本的问题,低年级学的一些东西可能幼儿园就学过了。而从四年级开始,开始由直观性学习,向抽象性学习转变,这时候,如果还是依靠看到什么就只能学到什么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明显是无法应对了。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先天资质差异的,学习相对简单的知识时,这种天资的差异表现的并不太明显,但到了学习抽象概念时,这种差异就会凸显出来。再加上之前存有的“不听课也会”导致的坏习惯,那么成绩惨不忍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在教的三年级的孩子就能感觉很明显的思维差距了,但是从数学成绩上还看不出来这种差距。到了四年级数学成绩就会很明显的体现出这种差别。
粗心的问题是习惯和性格导致的,不会做就是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问题了。
总有人问我,到底该不该学奥数,什么时候学,我的意见永远是只要孩子不反对,学了肯定比没学好,孩子抵触心理太强就一定不能学,因为会适得其反。如果要学,一二年级真的没必要,要我教我也没法教。其实一二年级也能锻炼思维,处处都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家长在平时多买些锻炼思维的书或者玩具就是最好的方法,上奥数既没必要,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锻炼思维的方法很多,玩中也可以锻炼各种思维能力。一二年级引导孩子玩些智力游戏确实比上奥数班很好。
三年级确实是学习奥数的最佳时机,孩子还没有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恶,还充满了好奇,如果这个时候合适的教学和正确的引导能够极大的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会让孩子感觉到原来数学也有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三年级上学期的奥数学习特别注意难易结合,不要强迫,更不能责怪,有些知名机构在奥数课上讲些过于难的问题,或者过分提前教学,三年级讲四五六年级的课堂内容,这违背了孩子正常的认知能力,会极大的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所以上奥数的启蒙老师非常关键。
有一次课看到一些孩子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的样子,我心里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这些孩子是真的从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找到了成功的乐趣,这个太难得了。既然是锻炼思维能力,教师上课就不应该注重结果,而是要注重解题的过程,思维引导的过程,小学教育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孩子公式,让孩子套公式,而是应该尽可能引导孩子自己得到结论。然孩子们理解公式的作用和本质,这个比学会套公式解题要重要的多。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最理想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孩子普遍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一些稍微拔高的问题,所以从教学质量的角度看分等级教学肯定是更好的选择,可是这样做可能会有其他的问题,比如家长会不会心理不平衡,孩子会不会有挫败感等。所以这个问题还在探索中。
三年级好动是天性,对事物好奇也是天性,所以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喜欢上数学思维是个非常重要的事。目前大部分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后面的数学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四年级的孩子很多都有自己的主意了,所以兴趣培养是次要的,锻炼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是重点。如果从四年级才接触奥数,肯定家长还是要费电心思让孩子坚持的。
另外学习奥数不应该过分纠结孩子数学成绩提高,如果要让孩子数学成绩提高应该上小学数学补习班,而不是数学思维训练班。
原来的教室是肯定不能用了, 新的教室还没有落实,这是个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