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孩子为什么会做,却总是做错?

很多家长都很苦恼,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明明上课听懂了,就是回家不会做题”……那么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问题1】基础不牢型

“孩子一向聪明,课堂听讲认真,每天晚上也能按时做功课,但成绩却时好时坏,怎么办?”

为什么基础不牢?

1、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认真听课,按时写作业,但是对基本概念和性质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2、没多做基础题,没多总结规律和方法。

3、在综合题上面极力投入太多,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策】

1、要重视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小朋友学习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娃儿们能够理解的范畴内尽可能的反复强调最基本概念和性质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力求小朋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基本含义。

2、做到预习和复习,及时巩固。

预习了才能发现问题,在老师讲时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听,而复习,就是加深印象,为日后用得到的时候做准备,所以,只要你想要在用的时候想得起来,能够总结出来,那就需要预习和复习这两项必须要做的事了。预习还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过之后才知道哪些是难点,复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复习完之后才记得哪些是重点。

3、多做基础题目,多总结好方法和技巧。

即使学会了一个知识点,如果无法熟练的使用也是很难在考场上拿到分的。小朋友们刚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也是无法夹得起花生米的,经过不停的反复的使用才能够熟练的使用,每次拿起筷子想的不是该如何掌握它和使用它,而是去搛哪道菜,这就是应用。

【问题2】一做就错型

“孩子一向很聪明,但就是有点自我感觉良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一听就懂,下笔做题就错,成绩一直不见提高,怎么办?”

为什么一做就错?

1、学生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被动学习,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2、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解题的方法,致使知识掌握不系统,不能举一反三。

3、不重视巩固性练习和平时的作业,使得基础不牢固,越来越差。

【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作业和训练。

2、强调预习和复习,温故知新。

每次课堂学习内容必须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最好能够有计划有规律的整理出学习任务表,按照老师要求将每次需要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并在课后先将之前的错题进行整理,然后进行2-3次复习,完成归纳整理工作,最后才是完成作业的任务。

3、重视解题方法,提高正确率。

不同题目会有很多不同解法,但是最基础知识点是固定的,首先记熟基本内容,然后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努力去思考更多的解题方式,能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与自己思考的方法归纳整理,对于好的方法即使不好接受,也要多练习几遍,每次强迫自己去接受使用,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并且能够熟能生巧。很多小朋友经常遗忘就是因为不熟练。

【问题3】苦学无效型

“孩子一向很认真,课堂笔记很工整,每天晚上作业写到很晚,成绩一直不见提高,怎么办?”

为什么苦学无效?

1、学生没有好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理解解知识。

2、思考太少,做题流于表面。

3、效率低下,基础不牢固,方法失当。

【对策】

1、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可千篇一律,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先把基础掌握透彻,然后抓住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突破。

2、明确学习思路,多做题多总结。

最基本题型与知识点的连接方式也熟悉,难题往往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能够把难题拆解开,拆解成各种基本小知识点,解题会简单很多。每次做完题目不要着急继续往后,能够多总结,善于归纳整理,找出解法相同或者相似的题目进行对比复习

3、重视学习习惯,勤做多练。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养成的,同样,不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放纵造就的。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让小朋友自己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方式。

【问题4】眼高手低型

“孩子很聪明,但是只限于上课听讲,平时做题很少,每次考完试后有很多分数是不应该丢分的,怎么办?”

为什么眼高手低?

1、写作业不专心,觉得会做的就一跳而过。

2、学习习惯不太好,自我感觉聪明。

3、老觉得会,忽视了做题,基础不扎实。

【对策】

1、合理安排写作业时间,达到短而精。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梳理,查缺补漏。